《流浪地球2》:“硬科幻”还需要严密叙事的支撑

上映7天,总票房破23亿。不得不承认,如果说《流浪地球》成功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大门,那么《流浪地球2》则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后,正式开启了追赶好莱坞的征程。与四年前的第一部相比,《流浪地球2》在主题上延续了人类危机下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影像画面和情感饱满度方面有一定进步与提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按照科幻片的高标准来要求,《流浪地球》系列作为中国式“硬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品,在叙事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流浪地球2》虽是续集,但故事情节却属于前传。影片通过三条线索,讲述了“流浪地球”计划的来龙去脉,补全了第一部中主人公的身世。三条线索中,以周喆直为代表的国家领导,在世界各国高层决策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彰显出大国的情怀、责任和担当;以刘培强为代表的航天员,为国为家,勇敢拼搏,奉献付出;以图恒宇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在亲情驱动下,百折不挠地探索数字生命前沿领域,并在关键时刻促成发动机点火,让地球成功避开月球碎片的撞击。上述三条线索,既塑造出睿智镇定、力挽狂澜的高层领导形象,也表现了普通人的爱情、亲情、友情。

影像画面上,《流浪地球2》可圈可点,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直入云霄的太空电梯、壮观的无人机群、激烈的空中大战、逼真的太阳风暴、极具震撼感的月球核爆场景,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效果和可观赏性。

然而,在故事情节方面,《流浪地球2》和前作一样,未能走出叙事贫弱的误区。最明显之处,是矛盾冲突设置的牵强。在商业类型片中,矛盾冲突是促使人物采取行动,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类型片的矛盾冲突会设置成——主人公为实现目标与各种阻碍进行对抗。在对抗过程中,故事情节得以发展,人物性格得到揭示。

《流浪地球2》中,影片开头段落的矛盾冲突是在“移山计划”执行者与反对者之间展开的。反对方的黑客侵入网络系统,操纵无人机袭击太空基地,还派人潜入太空电梯,与刘培强、韩朵朵等人展开激烈搏斗。该段落的矛盾冲突以执行方用“550C”覆写系统、夺回无人机控制权,反对方发射导弹炸毁太空电梯和方舟号空间站而告终。在此过程中,刘培强与韩朵朵的爱情迅速升温,两人走到了一起。

如果说,开头段落的矛盾冲突还算基本合理的话,那么,当“移山计划”的可行性得到验证,并更名为“流浪地球”计划之后,执行者与反对者之间的矛盾却被大大淡化了。那靠什么矛盾冲突来推进故事呢?影片创作者祭出的法宝是——意外。影片设置了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几乎让每次执行任务都发生意外,以此来营造紧张氛围,渲染悲壮感。逐月发动机过载爆炸,宇航员们只得开着飞船往月球上放置核武器;核弹即将放置完毕时,一艘运输艇失控撞向刘培强所在的飞艇,致使人员受伤;由于无法按时串联起核武器引爆密码,宇航员只好登陆月球人工启动核弹;图恒宇、马兆带队到北京重启根服务器,因意外频发,一位队友的腿被门夹断,马兆也因腿被设备压住溺亡,图恒宇最后亦被淹死。用过多的意外来制造冲突,推进情节,既有重复之嫌,也让观众对造成这些意外的科技产生怀疑。

这样的“意外”,在《流浪地球》中同样存在,例如第一部结尾处设备出现故障,就是主人公刘启手动操作下才完成的。高科技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最后还得人工手动解决,让人怎么能放心地信任科技?影片中的“流浪地球”计划本身就是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如果科技如此不靠谱,该计划岂不成了让人惴惴不安的大冒险?成了孤注一掷的赌徒行为?与该计划相关联的宏大感、悲壮感、英雄主义岂不都被消解了?

此外,影片中的某些细节同样缺乏逻辑性,经不起推敲。例如,当逐月发动机相继爆炸并引发潮汐变化乃至海啸后,广播中已通知沿海居民搬迁到高地势区避险,然而即将离开地球去空间站的刘培强与岳父、儿子告别时,地点却仍在海边。又如,影片中决策者们阻止研发数字生命,是因为担心人们沉溺虚拟世界而不愿面对即将到来的现实危机,但最终恰恰是图恒宇父女的数字生命在关键时刻启动了行星发动机,挽救了人类。既然数字生命可以挽救人类,当初为何一定要禁止研发呢?就算是要禁止研发,为何要因噎废食,关闭全球互联网?影片后来为了启动行星发动机,又要重启全球互联网,这样的前后矛盾,使剧情显得颇为生硬。再如,“流浪地球”计划要持续2500年,漫长的流浪中如何解决粮食问题,影片却完全没有交代。这些不合逻辑之处,已然成为“硬科幻”的“软肋”。

影片叙事上的另一缺陷则是为了强化危机感和紧张感,不断用字幕提示“距某某危机还有多长时间”,这样的提示出现得过于频繁,让观众提前预知影片即将发生的故事,没有了悬念和震惊感,观影乐趣也随之降低。

不可否认,电影《流浪地球2》凭借壮观的画面、震撼的音乐、浓烈的情感,确实可以令观众沉醉,甚至潸然泪下。然而,叙事方面的不足,也对影片剧情的合理性与可信度造成制约,影响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要想达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双赢,《流浪地球》系列影片还需要在叙事上多下功夫。唯有以逻辑严密、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做支撑,“硬科幻”电影才能摆脱叙事生硬的弊病,真正走进观者内心,彰显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 duonaovod#gmail.com.(把#换成@),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web page services.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or produce any video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disputes or liabilities arising from the legality and healthiness of the content.

If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e email duonaovod#gmail.com (replace # with @)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ringement. The site will handle the issue as soon as possible.

© 2025 www.dnvods.com  E-Mail: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