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绝地反击”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乒乓球)是继《夺冠》(排球)后国内又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体育题材电影。回首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发展史,从上世纪的《女篮5号》(1957,篮球)、《女跳水队员》(1964,跳水)、《乳燕飞》(1979,体操),到新世纪的《女足9号》(2000,足球)、《棒球少年》(2001,棒球)、《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短跑)、《破冰》(2008,速滑)、《许海峰的枪》(2012,气枪)、《激战》(2013,拳击)、《李娜》(2021,网球)等,作品聚焦的体育项目不一而同,创作空间和目标受众广泛。遗憾的是,大多数体育题材电影既未取得票房成功,也未赢得口碑认可,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2020年陈可辛执导的《夺冠》以明星化阵容、商业化运营一举获得成功,使得体育题材电影强势闯入观众视野,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关竞技性运动的书写

体育运动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标的社会性活动,体育赛事也是国际间进行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上世纪70年代初,“乒乓外交”成为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事件。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下,除了体现挑战极限、团结拼搏等体育精神,夺得金牌、增强国际影响力无疑也尤为重要。

与普通人相比,体育运动员经过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系统性训练,身体素质较常人更为突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却反其道而行之,影片中主要角色并无矫健的躯体和健美的身姿,“削球手”龚枫的眼睛甚至近视1000余度,视力明显弱于常人。除显在身体缺陷,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大多因长期训练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比如运动员白民和右臂拉伤严重,主教练戴敏佳长期腰伤。强身健体与身体伤残表面似乎是矛盾的两级,实际却共同指向了“挑战极限、拼搏圆梦”的体育竞技精神。教练员忍受苦痛坚持制定训练计划、出战计划,运动员克服缺陷咬牙训练,都是一种历经磨难、渴求突破的正向选择。

团队组建之初被斥为“残兵败将”,在国际赛事中处于低谷。经过6年的磨砺,中国男乒终于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一雪前耻。一支不被看好的团队、一群不被看好的人的逆袭,不仅带有较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普通人提供情感抚慰和精神支撑,彰显了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竞技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下的个体意志

1936年,中华民国代表团参加由德国承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近百名运动员在竞赛中全军覆没。新加坡报纸刊登了一幅嘲笑中国人的漫画——“东亚病夫”,画中中国运动员蓄长辫、着长袍、形容枯槁。自清末以来,“东亚病夫”这个称呼已然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阴霾,从思想迂腐到体魄虚弱,百年屈辱史强化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意志和拼搏向上的勇气。从受人欺侮到自立自强,中国体育发展史与中国百年奋斗史共同前进,期盼在体育竞赛中获胜代表着民众对国家胜利的渴望。

体育赛场上的输赢与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如出一辙。《中国乒乓》开头简述了中国队在国际赛事中屡遭针对,迅速激起观众的国家认同感。在具有仪式性的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实力,影片将人物作为叙事核心,以个体的言行来书写中国精神,唤醒观众的爱国热情。

于绝境中反击制胜,满足了观众对国家形象的期待。影片多次展现了天津世乒赛期间,民众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赛况的画面。普通民众能从一场扬眉吐气的赛事中强化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观众也能从一部表现中国男乒实力提升的影片中收获愉悦感。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没有局限于对人物单一的正向性塑造,而是赋予了角色以生命力和生活气,戴敏佳的“油头粉面”,白民和的意气用事,陈文的嫉妒与慷慨等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有感染力。

基于历史记忆的艺术创作

对中国乒乓发展史稍加了解可以发现,影片虽对角色的名字进行了更换,但都是以真实历史和真实人物为原型的。《中国乒乓》与《夺冠》《李娜》《许海峰的枪》《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影片一样,都是对既往历史的回溯,表现既已发生的历史性事件。这样的影片有助唤醒国民的集体性记忆,在回望过去中增强认同感。然而,对历史赛事的艺术创作也存在难点,即如何在国人熟知的事件中制造悬念与紧张感。

重大体育赛事的魅力在于,比赛的未知性会促使观众产生紧张感,若支持的队伍获胜会有巨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支持的队伍落败则会产生挫败感,观看比赛的乐趣与心理动机很大程度便在于此。《中国乒乓》是如何在观众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制造紧张感的呢?最明显的影像语言便是赛场上慢镜头的使用,通过特写和慢镜头,导演有意延长观众期待,促使观众产生好奇心。不过,这种手段的重复使用也极易造成观感上的疲倦,显示出影片在影像语言层面的探索稍显不足。

整体而言,《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中国体育题材电影树立了较为典型的案例,较为均衡地处理了影片的真实性、艺术性、商业性和娱乐性。未来,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可大胆进行类型创新与融合,不应局限于历史再现,体育题材电影的深度离不开当下性和现实性。(作者:司金冉,系西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 duonaovod#gmail.com.(把#换成@),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web page services.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or produce any video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disputes or liabilities arising from the legality and healthiness of the content.

If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e email duonaovod#gmail.com (replace # with @)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ringement. The site will handle the issue as soon as possible.

© 2025 www.dnvods.com  E-Mail:  

观看记录